我國在汽車內部采用織物作為裝飾的歷史還比較短。從前,我國車輛內飾材料基本是人造革,中低檔車輛以傳統油漆為頂棚。只有進口的車輛才使用織物作為內飾材料。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我國才出現第一家汽車座椅面料生產廠,到目前全國已有數十家車輛內飾面料生產廠,比如山東金達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擁有20多年經驗的生產、制造、研發汽車裝飾面料的廠家,已通過CCC質量認證、“CQC”質量認證和ISO9001-2008質量體系認證,即將通過TS16949質量體系認證。并獲得“優秀供應商”“質量優秀獎”“降成本優秀供應商”等榮譽稱號?,F在,車輛內飾材料中織物己占50%以上。一些中低檔車輛雖然仍是以人造革面料為主,但也在逐步使用紡織面料,而且有增加之勢。中高檔車輛尤其是轎車和客車,紡織面料已經作為基本內飾面料取代了人造革,不僅用作座椅面料,而且用作車頂棚、側立柱、門護板、遮陽板等的包覆面料。
從縱向上看中國汽車內紡織品產業取得了明顯進步,這主要表現在國內汽車內紡織企業的生產規模、產量、外資引進、銷售額、出口業績、配套能力和產品質量等方面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
但在橫向上中國汽車內紡織品產業與國際上大的比較成熟的專業公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朱理事長介紹,由于纖維產能過剩及亞洲廉價品沖擊,西歐汽車用紡織品生產廠家正受到價格壓力。同時汽車制造商對汽車用紡織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纖維可回收再生、改進安全性、減輕汽車用紡織品重量,使每輛汽車使用的紡織品小于目前的11公斤,以便節省燃料和有利回收。汽車業者要求廉價質優、交貨期短,供貨商有穩定的研究和開發技術,皆促使紡織業者積極投入研發,尋求新設計理念及新材質的運用。
國內產品還沒有達到環保上的要求,現在國外已經做到了在生產過程中也是環保的,雖然很多產品在使用中是沒有污染的,但是在生產過程中是有污染的。只要是按照指標做的,一般成品是沒有污染的,只是在生產中部分工藝會對環境帶來一些污染,譬如說我們海棉粘合是用火焰燒的,要把PVC的膜燒掉,自然產生很多煙,會對環境產生很多污染?,F在國外是在用一種PUR膠,使用后不需要再做整理了,對環境沒有污染,這是是進口膠,不含有害物質。
一些國內的汽車廠家基本上還是在價格上面做選擇,主要是要求價格要低,但是并沒有其他標準上的嚴格要求,對很多標準并沒有實實在在的做,國外的一般比較重視你的生產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否有這樣的生產條件和管理水平,等這些評估下來以后才是看價格,國內的一般企業主要是價格,象一些合資的企業就不是只注重價格,而是注重綜合的一系列的評估才能夠選用。
朱理事長認為,合資企業由于受引進產品技術許可的制約,外方不讓中方參與企業的產品開發,使中方失去了產品開發的自主權,消化和吸收引進產品的核心技術很難,新產品的開發主要依賴外方,陷入越依賴、越失去、越失去、越依賴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救,核心技術"空心化"的問題非常嚴重。導致許多合資企業產生依賴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外方有在市場上銷售得好的品牌產品,企業無須花費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投入,就可以在短期內獲得較大的利潤和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依賴的習慣和短視的行為必將使企業喪失產品開發的自主權,從而逐步喪失自主開發能力。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選擇正確的合資模式,確立自主開發產品的信心,從合資雙方共同發展的利益出發,探索雙方雙贏的可能性,走引進-消化--自主開發的道路。
聯系人:陳經理
手機:13854726079
熱線:0537-4633136
郵箱:sdjdqcbj@163.com
網址:www.geomaticaspace.com
郵政編碼:273100